早報記者 沈靚
  因提供高額返現,兩家市場份額最大的第三方打車軟件近期“火拼”,吸引數以萬計的用戶註冊使用。但昨日,其中的“嘀嘀”因短時間內用戶流量過大而導致“卡殼”,用戶只能被迫付現金結賬。據投資方騰訊解釋,故障發生後技術團隊已及時修複了上述故障。
  “嘀嘀打車沒法用了,上車的時候沒有任何提示,到付款的時候提醒系統繁忙,請自行付款,不是個別現象,司機說上一個乘客就是這樣。”昨日下午,微博實名認證的網友“風雷麥子”曬出圖片,其在山東用打車軟件準備付款時,被告知銀行系統繁忙,改用現金支付。
  早報記者昨日在網上搜索發現,全國部分城市的用戶遇到了上述打車軟件付款“卡殼”的問題。“是這樣的,早晨剛遇到。司機要求單付現金結算,因為沒有接到支付成功提示,但錢已經顯示從銀行卡扣出,客服說1小時也不可能打通,不知道怎麼退款也無法投訴。”微博實名認證的網友“麻雀花花”也表示。
  據易觀國際去年10月發佈的《2013年第三季度中國打車APP市場監測報告》顯示,阿裡系的“快的”APP累計用戶數市場份額達到41.8%,騰訊系的“嘀嘀”為39.2%,兩者相加占據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兩者的價格補貼戰也進入“白熱化”。
  “由於價格補貼的優惠措施吸引了許多用戶,在打車高峰時段流量太大,造成服務器的擁堵和不穩定,導致部分城市的“嘀嘀”打車軟件用戶無法順利付款。”騰訊公司相關人士昨日向早報記者表示,故障發生後,技術團隊便及時作了修複。
  不光“嘀嘀”付不了錢,“快的”也發生過的哥收款延時的情況。據江蘇媒體報道,有用戶選擇快的打車付款後,司機卻收不到錢,還要撥打客服反覆確認車費已付才安心。
  “不加價就不載你”,“不會用打車軟件很可能就打不到車”……兩家打車軟件公司給力的補貼讓一些司機和乘客嘗到了甜頭,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抬高了打車成本。
  兩大打車軟件“火拼”之後,一名上海網友“吐槽”了自己的打車經歷:“我在港匯樓下的固定候車點沒有打到車,我在虹橋路路邊也沒打到車,我跑到六百的固定候車點還是沒車,於是我走到徐家匯花園。其實每一次轉燈都有幾輛空車過來,但是人家就是不同連邊都不。”
  用戶體驗不好,再給力的優惠措施也會成為“甜蜜的負擔”。“乘客擔心的這些問題,我們都已經看到了,並將實施多項加強監管的措施。”市交通港口局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目前,滬上各大出租車企業正在和兩大打車軟件商談技術對接問題,在完成技術對接後,就將實施一系列監管措施。
  (原標題:兩大打車軟件接連卡殼 急壞乘客司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pdeoazriqo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