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中國的發展任重道遠。解決發展問題、改善民生仍是我們的第一要務。”民生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事關改革發展全局的大事情。在我國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民生得不到應有的改善,社會必然會出現諸如改革缺乏支撐基礎、經濟發展乏力以及社會矛盾日益加重的現象。改革能否順利推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民生狀況能否得到應有的改善。只有通過改善民生,才能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才能使全體人民認同改革併成為改革的推動力量。否則,如果多數人長期沒有從改革當中獲益,就會對改革產生一種疏遠和冷漠的態度,改革就難以成功。只有通過改善民生,才能大面積地增加人民收入,形成大面積有效的消費內需拉動,為經濟發展提供可持續的推動力量。只有通過改善民生,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才能得到滿足,社會各個群體之間才有可能形成社會共識,實現互惠互利的良性互動,減小社會矛盾激化的可能空間。只有通過改善民生,才能形成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從而為社會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民生問題也是一個關乎我們黨前途命運的大事情。為人民謀利益,既是我們黨的宗旨,也是我們黨的命運所系。中國共產黨不是為了執政而執政,而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執政。黨和人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黨的事業與人民的利益兩者的關係應當是高度契合、共同增進的。我們黨的前途取決於是否能夠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優勢。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削弱和丟掉這個優勢,否則黨的一切工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招致挫折和失敗。”一個執政黨一旦長期脫離了人民,忽視了人民的利益關切,就會失去人民的支持,進而就會失去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目前,人民最大的利益關切就是改善民生。中國共產黨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其關鍵取決於民生狀況是否得到了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誠心誠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我們黨的宗旨的實現是通過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而體現出來的。不能否認,一些地方、部門在制定政策時,因為官僚主義、長官意志嚴重,有時事先沒有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沒有經過科學的評估,就想當然地設定一個目標,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所設定的目標自然就是人民的目標。由於這種目標脫離人民的實際需求,因而不可能起到應有的作用,有時甚至會產生諸如損害民眾利益、損害執政黨公信力等負面效應。我們應當先弄清人民的所思所想,弄清人民的具體目標究竟是什麼,然後以此作為制定政策的基本出發點,而不能以我們自己的想法取代群眾的想法。
  民生問題並非籠統、抽象的,是十分現實、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改善民生,隨著現代化和市場經濟進程的推進,民眾越重視日常生活及生活質量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們普遍希望的,就是這樣一些日常生活狀況的不斷改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改善民生重在做實做深做細做透,需要我們以務實有效的精神扎扎實實地推進改善民生的工作。同時,要特別註意防止改善民生工作當中的形式主義做法。有的地方有的部門儘管將改善民生的口號提得很響,但在觀念上對民生問題並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實際上也沒有真正大的舉動,而只是流於“應付”,流於做錶面文章,因而最終必然會延誤民生的改善。只有在觀念上重視民生問題,而且在實際工作中也重視民生問題,才能真正將改善民生的工作抓實抓牢抓細,特別是有必要將民生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具有約束性的指標納入政府官員政績考核指標體系當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這就告訴我們,民生問題是一件與現代化進程相伴始終的事情,改善民生是一件事關社會經濟發展全局的大事情,改善民生是執政黨的宗旨所在、職責所在,必須常抓不懈,而不能有絲毫懈怠。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
  (原標題:以務實有效的精神扎扎實實改善民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pdeoazriqoo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